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何以如此“出圈”

2025-04-03 来源:宝安日报

在繁华超大型城市中,总有一些文化印记如璀璨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广东省“四季村晚”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便是其中之一。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启幕。

4月3日,为期9天的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落下帷幕,但一幕幕鲜活的场景却持续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疯狂刷屏:“尿布狮”郑昱恺扛起狮头,用摇摇晃晃的舞步成功“萌杀”在场观众;南狮跑进商圈,飘舞的狮身彩带,与现代化的商业氛围碰撞出奇妙火花;渔民街头拉网打鱼,让城市街道弥漫起久违的“海味”……这场盛会吸引线下观众超50万人次,首日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4000万,全网曝光量超12.7亿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魅力展示与文旅经济融合的典范之作。

1岁半的郑可薏和3岁的郑昱恺参与巡游。

渔业社区居民组成的特色巡游队伍。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究竟何以如此“出圈”?超大型城市中的特大型街道——西乡,又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庙会非遗保护传承路径的呢?

思想领航

非遗传承闪耀文化自信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从近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的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价值。这不仅仅是一场活动盛宴,更是西乡人民对日常生活热切追寻与欣赏的重要体现。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分别于2010年、2014年、2022年被认定为宝安区级、深圳市级、广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5年广东省“四季村晚”活动展演。

据介绍,近年来,西乡街道对这一传统本土非遗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2024年西乡街道党工委工作报告指出,要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三月三庙会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打造西乡特色文旅IP。2025年党工委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梳理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历史根脉,力争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1600张圆桌沿着西乡公园、真理街整齐铺开。

“我们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确保三月三庙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新时代下始终焕发新的光彩。”在西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体)负责人陈华明看来,将党的领导贯穿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中非常重要,从庙会的整个筹备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西乡千岁盆菜宴开席。

110支队伍超过千人参与大巡游、近2万人共享的1600余席千岁盆菜宴……这样一场参与人数众多的盛大活动,安全、有序至关重要。在筹备之初,西乡街道便构建三方联动机制,由西乡街道主导政策设计与活动统筹,西乡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庙会筹备,西乡北帝古庙理事会则专注做好非遗传承,形成了“街道+社区+理事会”三维保护体系。

盛大的庙会,既是非遗集中展示的舞台,也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灵动载体。在庙会上,西乡街道巧妙将党的创新理论巧妙地融入传统庙会活动中,党员队伍、劳模工匠队伍、“学习强国”宣讲队伍等队伍纷纷参与巡游,通过沉浸式互动摊位、特色巡游方阵等创新形式,打造了“流动的思政课堂”,以年轻化、趣味化形式推动理论学习“破圈”。

群众自治

本地人外地人来了都是西乡人

追溯往昔,1993年深港同胞携手组建首届北帝古庙理事会,为庙会的复兴点燃了第一簇火苗。

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本就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结晶。群众以最朴素的热情,为这一延续近五百多年的民俗盛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新时代,当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成功融入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扎根于千家万户的日常,民间力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坚持群众庙会群众办,让群众成为庙会的主角。”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西乡街道“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西乡拥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与包容品格,这种特质在庙会的组织与传承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近年来,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始终以最开放的姿态,拥抱各方来客。庙会积极吸纳外来务工人员、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参与,让不同群体在活动中找到强烈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在巡游环节,50 支民间队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来自五湖四海的身影频繁闪现。一句“不管你是哪里人,来了就是西乡人”,如同温暖的春风,抚慰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给予大家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也许别的非遗项目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传承人,但在我看来,西乡居民,个个都是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的传承人。”西乡街道西乡社区党委书记彭震粤如是说。在活动中,当地居民、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港澳同胞等群体,主动挑起庙会活动策划、经费筹集、推广宣传等重担。

巡游队伍中央,一艘标记“渔业村”的木船载满沧桑。

从活动前期的精心筹备,到活动现场的热情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沿街的商铺也是自发让出公厕,彰显主人翁的参与感。800余人次志愿者也从“旁观者”到“主人翁”,尽显城市文明底色。与此同时,西乡街道 25 个社区也积极参与其中,每个社区都精心挖掘自身特色,组织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参与巡游。渔业社区的“包租婆”们织网20多天,只为演绎“拉网打鱼”场景,引发网友共鸣;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而来,共赴千岁盆菜宴,感受家乡的巨变。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功构建起 “文化认同—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联动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西乡居民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愈发深沉。这场全民参与的非遗盛会,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文化记忆,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守正创新

开启庙会焕新之旅

非遗,唯有因时而进,融入日常生活,方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西乡街道始终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主动顺应新潮流、新趋势,积极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为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更具号召力与影响力。

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的“文化半径”持续扩展。

开幕式上的机器狗醒狮表演。

如今的庙会,“新”在数字技术。数字化技术已成为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持续“出圈”的关键密钥。今年,西乡街道在岗厦北地铁站设立分会场,借助全息数字橱窗,轮播非遗裸眼3D 宣传片。逼真的画面、震撼的效果,生动展现了“古老非遗正青春”的无限潜力。开幕式上4只覆盖金黄鬃毛的智能机械醒狮与传统狮队同台竞演,精准复刻叩首、腾跃等28个经典动作,科技的精妙与醒狮文化的雄浑底蕴交织得丝丝入扣,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未来感的文化新图景。

宝安区文化馆巡游队首次邀请非遗学生代表加入。


活动现场,身穿动漫服饰的巡游者扮演成王者荣耀中的角色,吸引众多市民围观拍照。

如今的庙会,“新”在青春接力。非遗宛如时间的“种子”,需扎根土壤、茁壮成长。秉持“人人都是传承人”的理念,西乡街道持续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创新非遗传承模式。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非遗实践,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全面提升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今年,街道精心遴选辖区中小学非遗社团,组建麒麟、醒狮校园非遗巡游特色方阵,不断壮大传承队伍。此外,留学生、00后非遗手艺人、3岁“尿布狮”等新生力量的加入,让庙会传承展现出新的活力与韵味。

来自宝安西乡的郑氏族人与香港宗亲合影留念。

如今的庙会,“新”在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更是深圳的鲜明文化特质。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搭建非遗传承交流的广阔平台,在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深圳台商协会西乡联谊会、香港宝安西乡同乡会、西乡街道归国华侨联合会等组织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深度参与庙会大巡游,与本地居民携手演绎醒狮舞龙、麒麟献瑞等非遗民俗表演,展现了“同根同源、文化共情”的湾区情谊。

中山西区长洲北堡醉龙队参加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巡游表演。

中山西区长洲北堡醉龙队进行喷酒表演。

深中通道贯通后,中山醉火龙首次亮相,见证了大湾区经济动脉畅通带来的文化交融;盐田鱼灯舞与宝安醒狮队同台竞技,彰显了区域发展均衡化与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深圳对口帮扶城市江西赣州安西镇田垅畲族村首次受邀参演,带来充满地域特色的歌舞表演,为庙会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西乡三月三庙会宛如一座连接四方的文化桥梁,紧密地串联起深圳与周边地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文化在此激情碰撞、深度交融,不仅让西乡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高地,更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如今的庙会,“新”在国际传播。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及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国家遗产局一行到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调研。深圳发布、深圳日报、EyeShenzhen等平台纷纷发布“三月三”双语推介信息,讲述西乡故事、深圳故事,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遥想牵挂,转变成“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的真挚情感,展现深圳与世界共融的多彩魅力。

与此同时,此次庙会构建了“主流媒体+自媒体+海外平台”传播矩阵。据介绍,此次活动中,40余家中央、省、市、区各级媒体发布主流新闻稿件超过1000篇,其他各媒体转发超过13万篇次。抖音、小红书双平台流量突破600万。万人盆菜宴直播各矩阵流量累计超过930万。西班牙博主卡洛斯、美国摄影师米勒等国际网红现场打卡,海外传播覆盖新加坡、泰国等20国,手语直播间、多语种导览服务实现无障碍文化共享。在“立体式、沉浸式、交互式”的国际传播体系下,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已成为展示深圳城市新形象的一大窗口,和讲好深圳故事西乡篇章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庙会,“新”在文旅融合,西乡街道将北帝三月三庙会与当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此次庙会采用主会场和分会场联动的模式,将影响力辐射至商圈、艺术馆等场景,宝安大仟里南狮邀请赛、朗俊广场电竞嘉年华等创新场景人潮攒动,辖区14家酒店联合推出“庙会住宿优惠套餐”,形成“日游庙会、夜宿文化”的全周期体验。宝安区对口合作的信丰县深度参与本次庙会,信丰脐橙酥、艾米果等32款农特产品销售火爆,成功搭建深赣合作新范式,实现文化互鉴与经济协同双突破。

这场传承数百年的民间文化盛宴,正逐步发展成为 “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充分彰显了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非遗活化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与实践范例 。

西乡街道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正如西乡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金宇所言:“街道体量越大,非遗传承工作越要精细”。展望未来,西乡将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以举办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活动为契机,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等非遗项目必将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